(原标题:市发改委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助推民企做大做强)
报讯(记者 柴桂清)在3月6日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国民就市发改委如何服务“161”工程、促进民企发展情况作了发布。
2018年,为支持民企发展,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市发改委以“项目管家”为抓手,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建立“1、1、N”(即每个项目1个项目管家、一个企业联系人、N个有关部门)的“项目管家”服务机制。一是确保“项目管家”全覆盖。对京津冀招商落地项目、5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配备“项目管家”,并实行动态管理,实时跟踪项目进展。二是坚持项目固投月调度。逐月、逐县(市)区调度项目、固投情况,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向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交办问题,限期解决。三是坚持“项目管家”培训。利用调度会议、简报、网络等形式,在项目服务、要件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开展经常性培训,确保全市“项目管家”有思想、懂业务、能干事。四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项目管家”每周至少深入到企业1次,帮助企业申办手续、推进项目落地,在融资、人才等方面帮助企业,为企业规划发展提供建议和支持。抓住“两个关键”,全力包装项目和向上争取。以“包装储备项目、向上争取资金为抓手,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包装项目:密切关注国、省政策导向,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充分利用全市项目库,及时调度包装储备项目,指导企业包装储备项目。向上争取:围绕中发7号、国发62号文件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抓住县域经济发展、突破辽西北战略和“飞地经济”政策,吃透国、省文件精神,及时捕捉政策信息,积极主动申报项目,全力为民营企业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立足“五项职能”,着力提高涉企服务水平。市发改委紧扣业务职能,把各项实事落到实处。服务基层:每位班子成员及分管科室,负责一个县(市)区、开发区的招商、项目工作,定期深入基层进行面对面服务,切实为县(市)区、开发区解决企业落户遇到的难点问题。服务企业: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把业务科室职能、办理流程、联系方式等,通过网站全部公开,实行了“领办、代办”机制,随来随办、立等可取。积极发挥重点企业微信服务群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防止政府失信行为,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利用“红黑名单”机制,对恪守诚信的企业给予优惠支持;对违法失信的企业实施市场禁入。涉企收费:严格执行《朝阳市涉企收费管理办法》,按国、省有关要求,努力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制度,畅通了企业咨询、举报渠道,坚决制止乱摊派、乱收费等违规行为。信息服务:充分发挥部门数据资源优势,及时有效向民营企业释放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信息,努力向民营企业推荐、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解决好企业“不知道往哪投”的问题。
今年市发改委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服务民营企业工作:一主攻京津冀抓招商、抓项目。按照“161”工程要求,发改委主要负责主攻京津冀招商引资牵头工作,制订了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全年必保引进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项目300个,力争把一些知名民营企业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一方面,建设好招商引资项目库,实现各县(市)区、市直部门招商项目动态管理、实时跟踪。另一方面,组织好京津冀招商活动,筛选优质项目、谋划招商日程,切实做到事前充分准备、事中全力推进、事后跟踪落实。同时,建立完善联席会商、督查检查、考核通报、帮扶项目制度,做好协调、服务和考核等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京津冀招商任务。二是做好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围绕《关于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实施意见》《朝阳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二十七条政策措施》等文件要求,积极组织金融机构与“161”工程项目、民企进行对接,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全省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奖励办法》,引导驻朝金融机构加大对民企信贷投放力度。三是加大对企业金融支持服务。对企业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融资的,由受益财政按融资额的1%给予一年贴息;对企业在境内主板、创业板实现上市的,由受益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对企业在境外上市,或采取借壳等方式在境内证券交易市场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我市,融入资金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由受益财政补助100万元;对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由受益财政补助资金50万元。四是优先为老企业争取突破辽西北贷款贴息优惠政策服务。对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具有牵动作用工业、旅游和现代物流等类别的项目技术改造、扩能升级,新增用于固投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补助。项目银行贷款贴息利率不高于当年人行基准利率,单个项目贴息总额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贴息期限不得连续超过两年。五是化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服务。充分利用好朝阳市金控集团设立的5000万元转贷资金,为民企提供贷款过桥资金支持,全力化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