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刷屏!全国百家媒体“直击”鸭绿江畔这件事……)
跪地救人的医生朱勇
迅速行动的铁路员工
现场帮忙的热心群众
……
这两天,丹东高铁站临时“雷锋队”的事迹
温暖人心 火遍全国
经“丹东发布”首发并连续四天追踪报道后,
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网易、腾讯、搜狐、凤凰网等……
全国百家主流媒体纷纷聚焦鸭绿江畔这支
“候车室雷锋队”
这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其实,也是一个凤城人的厚德、自信、实干精神的代表。
丹东发布抖音号将“候车室雷锋队”救人短视频发布仅半个小时,就有1.6万人点击,网友纷纷对这一义举表示钦佩。
网易辽宁金牌栏目《态度6点半》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并全省推送。
“候车室雷锋队”
温暖一座城
“出手救人的朱勇医生,4名铁路职工,众多没留下名字的爱心乘客……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温暖着我们这座城市,感动着每一个人。”市文明办机关干部表示。“候车室雷锋队”热心救人的善行义举,体现了新时代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传递了正能量,倡导了新风尚,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暖心一幕 感人至深
几天过去了,铁路丹东站工作人员宋丹谈起这件事还是挺激动,“这几天同事们每天聊的话题都离不开这件事。”车站各种突发情况都有,丹东站重视落实突发情况紧急预案,几乎每个月都要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一次演练。提起当事人高俊,宋丹说:“别看他岁数小,却是我们的主心骨,什么事儿都能处理稳妥。”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的铁路工作人员王锡元说,看了新闻报道才知道这件事,为自己能有这样的同事倍感自豪。“
看到视频,市第一医院检验科医师范新热泪盈眶。他说,这几天他和同为医务工作者的爱人一直在关注事件进展,被同行朱勇医生的义举所感动。“作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范新说,自己如果在场,也一样会冲上去!
一个典型一面旗帜
一个好人一盏明灯
越是思想观念多样多元,越需要主流价值的引领;越是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振兴发展的攻坚期,越需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今年64岁的李忠怡,自入伍后就开始践行雷锋精神,30多年来先后照顾26位孤残老人,资助18位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读书,被称为“鸭绿江边的活雷锋”。“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尤其是在生命危急之时。”
李忠怡动情地说,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是丹东这座城市的优良传统,与新时期“辽宁精神”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我们身边不乏毛丰美、申传兴、王玉梅等先进人物,他们都是丹东的‘精神富矿’,是振兴发展的‘精神引领’,这才是一个城市的正能量、主旋侓。”
“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一旦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市政协机关干部、凤城市沙里寨镇第一副书记吴斌说,朱勇医生的义举彰显着社会正气和人间大爱,为基层党员干部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为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火车站‘活雷锋’救人事件,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振兴区西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姜丽媛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自己的工作职责就是服务人民,传播身边的正能量,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定,“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我还要多多发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雷锋精神,营造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在丹东,“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危急时刻报警救助摔倒老人的李洪健、鸭绿江中勇救落水者的在丹大学生霍广驰,再到振安桥冰窟窿救人的消防官兵……
德不孤,必有邻;德者先,从者众。
丹东好人精神感染、召唤着更多人向好人看齐,向新时代雷锋精神学习。好人的名字那么温暖,好人的事迹那么感人,这些丹东最可爱的人是那么可信、可敬、可亲、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