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抚顺老人从9岁开始学剪纸 坚守60多年 远近闻名)
2月5日大年初一,记者走进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一个充满满族特色的农家小院,今年75岁的满族剪纸传承人关长胜正在窗边和老伴儿一起创作年味十足的剪纸作品。他们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蜿蜒前行,细碎的纸屑衬着阳光撒落在衣服上,他们身边摆满了多套已经剪好的“满族过大年”“大清十二帝”“百花图”“八旗旗主”“满族节日”等作品。
关长胜和老伴儿展示新创作的新宾满族剪纸作品。
环顾关长胜的家:棚顶上4个象征“四方添福”的巨大蝙蝠棚花将一个象征着“和谐美满”的巨大荷花棚花团团围住;玻璃窗上贴了12个“喜上加喜”等故事性浓郁的窗花剪纸作品,充满了古朴自然的喜庆热闹之意。关长胜介绍:“从前,满族剪纸艺人们在春节前3个月就开始制作,作品很快就会卖完。传统技艺承载着年的气氛,充满了仪式感,充满了年味。”春节对关长胜而言,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贴在房间各处的剪纸作品,是他对春节传统习俗几十年的情感寄托和文化坚守。
“新宾满族剪纸有着近300年的历史,它以满族萨满文化和满族民俗节日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造型简练,线条粗犷,不描不画,剪随心动,一气呵成。”关长胜说,他从9岁开始跟姥姥、妈妈学剪满族棚花、窗花等,一剪就是60多年。他在外面看到了喜爱的事物,也会立刻回到家拿起工具让图案跃然于纸上。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年复一年,从未停歇。经过多年探索,他的剪纸技艺愈发精湛,逐渐成长为远近闻名的 “新宾满族剪纸”传承人。
关长胜和老伴儿在制作剪纸作品。
2010年,满族剪纸艺术作为中国剪纸的合并项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关长胜在高兴之余更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满族民间文化瑰宝,2013年,他成立了“新宾满族剪纸手工坊”,专门从事“新宾满族剪纸”的创意制作、产品展示、流通销售等业务。关长胜说,现在自己的手工剪纸作品平时订单不断,到春节更多。今年春节前,一位企业家一次就从手工坊订购30幅剪纸作品作为礼品送给国外友人。关长胜和老伴忙活了一个多月才做完。关长胜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新宾满族剪纸艺术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让满族文化被更多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