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扫出清风正气 扫出众望所期——2018年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述)
“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伞’必打、有乱必治”。
2018年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历史交汇期的宏大视野,部署开展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一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闻令而动,布撒“天网”,“重拳”出击,果断“亮剑”,综合施策,全面发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了一批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及其“保护伞”,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营造了黑恶势力“零容忍”和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信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强大攻势席卷黑恶,如浩瀚波涛涤荡污浊,扫出了朗朗乾坤、清风正气。
高站位 逐级传导整体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8名副市市市级领导任副组长,7个县(市)区委书记和28个部门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立后,8次召开会议次召开会议次召开会议调度全市工作,以市委文件名义下发了通知,对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行全面部署。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扫黑除恶工作,设立350万元扫黑除恶专项资金,解决经费保障等问题。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公安局长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责任,始终靠前指挥,坚持每周会商,密集督导调度,对全市开展专项斗争进行深度设计和策划。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县(市)区、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实现了工作压力的逐级传导,形成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广宣传 深入发动摸排线索
“百姓实现小康梦,‘平安’二字最要紧。中华民族大复兴,黑恶势力要扫清……”2018年,市公安局民警采用说书的形式,宣传扫黑除恶,引发群众关注。
全市各级扫黑办设立了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电子邮箱,对外公布。市扫黑办在市级新闻媒体、网站发布公告,各县(市)区制发公告1万多份。制定了奖励办法,对外公布,并对举报人、证人依法保护,目前,已发放举报奖励11.3万元。各部门从近年来举报案件中挖掘线索,公安机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重点人员、重点场所和警情案件系统中排查线索,组织部门对近年来基层组织换届中举报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线索,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全市各村设置监督员收集线索。全市已排查收集线索500余条,全部进行了规范化办理。
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全面发力,《辽阳日报》、辽阳电视台等市级主流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及时发布工作动态70余次,此外,还充分利用“五包五促”等载体开展宣传,全市城乡形成浓厚的扫黑除恶宣传氛围。
出重拳 有黑必扫除恶务尽
政法机关把打击靶向始终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采取上提一级、挂牌督办、异地用警等办法,打准打狠,打出声威和实效。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45个,其中侦破涉黑犯罪组织1个;侦办涉恶犯罪集团4个,侦办涉恶团伙40个,共抓获涉黑涉恶团伙成员281人,刑拘199人,逮捕150人,破获刑事案件128起,扣押冻结涉案资金1103.933万元。检察机关依法做好批捕起诉,加强法律监督,对重点案件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到目前共受理提请批捕涉恶犯罪案件29件73人。市法院加大审判力量,审理涉黑涉恶案件15件63人,判决11件51人,其中恶势力犯罪集团2件,恶势力犯罪团伙9件。
针对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重点案件,政法机关选准主攻方向,强化专案指挥,集中各方力量,实施精准打击。如成功摧毁了辽阳县小北河镇以张振海、刘寿东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该涉黑组织多年来把持基层政权,暴力垄断全国著名辽阳市轻工业重要基地的小北河袜业材料销售行业,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社会秩序,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联合出手,抓获组织成员24名,破获强迫交易、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案件25起。成功打掉了引发长期群体上访的张氏家族涉恶犯罪集团,该团伙中2名骨干成员先后担任村主任,长期侵蚀把控基层政权,手段残忍地欺压当地群众,目前已抓获9人,破获寻衅滋事案、非法采矿案、非法占用农用地等案件14起。此外还打掉了黄永开、李双发等19个典型恶势力团伙,起到较大震慑作用。
深彻查 打“伞”破“网”反腐拍蝇
扫黑除恶,深挖彻查“保护伞”,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作为执纪审查重点,采取领导包案方式,与侦办涉黑涉恶案件同步进行,对涉黑涉恶和腐败长期、深度交织的案件重点督办。目前已查实一起涉恶案件所涉及的2名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问题,对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1人移交司法机关。对另一起案件中2名长期庇护嫌疑人充当“保护伞”的协警移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已将2人刑拘。
扫黑除恶,打“伞”破“网”,重点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将治理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纳入执纪监督和巡视巡察内容,针对问题易发的重点地区、行业、领域组织了两轮巡察工作,共巡察市直部门4个、乡镇街6个。经过梳理,收集欺压百姓、向村民乱收费、侵占挪用扶贫款和征地补偿款等群众身边腐败问题17件。市纪检监察机关和政法机关建立了问题线索快速移送反馈机制,公安机关向纪检部门移送了26件涉恶团伙案件,移交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线索9件,涉及20人,实行台账管理。到目前,市纪委监委对10件涉恶案件37人进行了立案,结案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9人,先后留置4人。
扫黑除恶,反腐拍蝇,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市纪检监察部门把扫黑除恶作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一个重点,既抓黑恶组织,也要抓群众身边“微腐败”问题。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共立案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459件,结案439件,处分419人,全市通报了扶贫领域及群众身边腐败典型案例9期315人。
夯基础 扎牢篱笆净化土壤
遏制黑恶势力,要靠“扫”和“除”,更要靠“防”和“治”。
全市各级组织部门紧紧围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严格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逐级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2018年,我市以县区为单位,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全市共排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2个。针对排查出的问题,逐村制定整顿方案,逐村建立整顿台账,分类开展专项整治,建立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和部分县级干部包村责任制,下派82个软弱涣散整顿工作组,对已经审结的2起村干部涉黑涉恶案件所在村,重新调整了“两委”班子。通过新一轮整顿,共解决各类问题95个,82个村全部实现转化升级。
组织部门严格村“两委”班子选人用人标准,列出了“十不提名”候选人负面清单,建立“两委”候选人联审机制,对候选人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尽可能将涉黑涉恶等不符合村干部条件的人挡在门外。6月以来,市委组织部会同政法、公安等部门,对现职村“两委”成员和村级后备干部开展了排查,对有不良记录的人员启动联审机制。8月初,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建立了部门间协调机制,对“两委”候选人县级联审工作提出要求,对黑恶势力通过威胁、贿赂、利诱等方式干扰破坏选举行为,坚决进行依法打击。在农村、社区开展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市531个行政村、166个社区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聚合力 加强协作综合治理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后,我市迅速将专项斗争延伸到各个领域,健全监管防控机制,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整治行业乱象。
市公安机关在侦查张氏兄弟涉恶案件中,发现有关县区、市民政、国土、环保、水利部门存在监管漏洞,及时提醒反馈,市扫黑办下发了通报,有关部门进行了整改。市纪委开展了扶贫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活动,住建委对建筑施工领域违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工商系统开展农村集贸市场整治等。各级政法机关完善侦察、起诉、审判联动机制,加强执法办案的紧密对接。公安局、纪委、检察院、法院制定了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双向衔接办法,并进行了有效衔接。市纪委监委、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建立了涉黑涉恶案件快速移送反馈“绿色通道”。公、检、法三部门联合制定了恶势力团伙办案标准等。
公安机关贯彻无恶治乱的要求,整治行业乱象。灯塔柳条寨多个村庄大量社会闲散人员长期在全国各地冒充军人招摇撞骗,形成职业化趋势,辐射多省。市公安局集中警力,远赴贵州等地成功抓获了36名犯罪嫌疑人,目前正在全地区开展综合治理。
过去一年,我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局起步势头良好,推进有力,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期三年的专项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为了实现河清海晏、天朗气清,为民除害的“大扫除”不歇气、不间断、不止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将继续振奋精神,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高擎利剑斩除黑恶,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着力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