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众多城市发展历程,很多城市在推动区域发展时,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同一种策略,那便是“区域发展,大学先行”——在区域内集中对大学建设,通过大量师生入驻为区域引入人口资源,发展建立以大学生为消费主体的商业环境,从而带来更多人口,增加就业岗位,人群的大量入驻,吸引房企入场,用不了几年,一个居住、商业、生活配套完善的崭新区域便冉冉升起。
深化改革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在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顺应潮流,把握大势,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在机构、编制、岗位、人员等关键领域开展了诸多艰巨而富有创造性的改革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制定出台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依托沈北大学城优势,集聚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3家、重点实验室66个、创新服务平台10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46项,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医科大学研究生 一日实验室投射学医日常
沈北新区有这样一个番号——“沈北大学城”。这里汇集了众多沈阳知名高校,包括: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高等教育资源雄厚。
关庚尧是中国医科大学,口腔组织病理学专业的一名在读研究生,目前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实习。自从选择学医那日起,他便知道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每日的实验与科室学习是他的日常。
“我们本科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实验技术,研究生期间开始完整的按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在谈及众多实验中难度较大的一项时,关庚尧说道荧光素酶实验是其中一个。“荧光素酶实验首先需要培养293t细胞系,然后利用转染试剂将转染复合物转进培养基中,分别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重复三次最后进行数据分析,这个实验的难度在于挑选鉴定,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做很多次实验才能成功”。
厚植人才高地 创造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机会
沈北大学城汇集21所高等和职业院校,在校人数达25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5万余名。高职、中职院校围绕产业办学,采取“订单”式教育,使职业教育和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实现良性互动,形成稳固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输送通道,是沈北地区科技创新、人才智力的源泉。
未来,沈北新区道义地区将依托大学城核心区的空间资源,发挥科教高地在创业服务的资源优势,以大学城的发展需求为指引,建设以校园为服务对象的校园文化区、众创文化区、创业服务区和社区服务区。吸引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创业孵化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