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6岁老人坚持十年为市民写春联)
96岁老人王玉德的现身,吸引了市民的注意。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朱柏玲 摄
昨日,沈阳市图书馆邀请约30位书法家为市民写春联、福字。96岁老人王玉德的现身,吸引了市民的注意。这位老人在退休后就开始学习书法,坚持十年为市民写春联。
此外,迎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已经在沈阳市图书馆开展,该公益展览将持续至2月15日。
昨日,沈阳市图书馆举办“闹新春·过大年”系列活动,约30位辽沈地区书法家到活动现场为市民写春联,这些书法家中,最小的年龄15岁,最年长的王玉德老人已经96岁。
虽然年事已高,但王玉德老人在现场写字时,与其他书法家一样,站着近一个小时为市民写春联,下笔有劲,精气神十足,让在场的许多市民羡慕不已。
王老的儿子王光成介绍,王老年轻时参军,是抗战老兵。离休后开始学习、练习书法。“离休后,老人的业余时间多了,书法就成为了老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每天练习时间在2小时以上。”
2009年开始,老人在大东区老干部大学、沈阳市阳光书画院参加书法、文学、摄影等文化交流活动,2015年以来,王老已经举办了多场书法、摄影展览。
大约从2009年开始,老人在每年的春节前都要写上许多春联,送给社区居民。“我非常喜欢书法,所以我很珍惜每一个给大家写书法的机会,它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爱上书法,在我看来这是很幸福的事,很有成就感。”王玉德说。
在昨日的活动现场,市民除了有机会领到名家书写的春联,参与有奖猜灯谜外,还可以观看到沈阳“仨拉击”、白清寨传统唢呐、吴氏北派布袋木偶、地宫戳脚拳等七个非遗项目的展演。
沈阳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市图书馆已经坚持9年举办邀请书法家为市民写春联的活动,将继续在周末开展各类的公益活动,丰富沈阳市民的周末文化生活。同时,迎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也在沈阳市图书馆开展,该公益展览展出作品全部由传承人创意、开发、制作的“盛京好手艺”等传统技艺,共计展出作品300件,展览将持续至2月15日。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