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沈阳故宫启动“春节模式” 雍正贺寿用大盘首次展出)
1月24日上午,沈阳故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门神高高挂起,这标志着沈阳故宫开启一年一度的“春节模式”,迎接2019年农历春节的到来。
当天上午,2019春节“到沈阳故宫过大年”新闻发布会举行,沈阳故宫方面介绍了春节期间沈阳故宫的活动安排,包括《吉语迎春 清宫文物特展》、《偶句同春 馆藏近现代名家对联展》、清文化主题演出《皇宫过大年》等系列活动都将陆续推出。
雍正贺寿大盘首展 来感受下雍正帝的审美吧
《吉语迎春 清宫文物特展》24日在沈阳故宫开展,展出雍正五十大寿贺寿御礼矾红白蝠寿纹大盘等50余件带有吉语纹饰的清宫文物,通过对福、寿、喜、大吉等纹饰的展示、解读,不仅可以欣赏到文物的细腻之美,也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字历史,以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沈阳故宫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汉字组成的吉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中国古代器物上,有大量以福、禄、寿、喜、吉、大吉、万寿无疆等吉语文字作为装饰的纹样。它们或是单独成组,或是与植物、动物等纹饰完美结合,组成寓意美好的吉祥图案。在清代皇帝和后妃的服饰上,也有以双喜字、团寿字作为装饰图案的。这些图案蕴含的内容丰富,且有着较为直观的视觉效果,千百年来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其中,雍正五十大寿时的贺寿御礼矾红白蝠寿纹大盘是首次展出,素淡雅致的装饰,让游客感慨即使放在现代家居环境里也不违和。
据介绍,该文物器形巨大,直径大约为半米,盘内壁施白釉,中心绘矾红团寿纹及九只蝙蝠纹;外壁施珊瑚红彩,颜色亮丽,留白处装饰三十二只蝙蝠飞翔其上,因蝠与“福”谐音,寓意“福寿”、“长寿”。底有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6字2行款。
同时,展览对清宫过万寿节时宴饮场景进行了复原。在一张填漆描金开光坐龙宴桌上,摆着银镀金寿字火碗、镀金寿字茶托、吉祥如意款银匙、福寿字银匙、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碗、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盘、金地蓝寿字纹杯,富有极浓的宫廷生活气息。
此外,溥仪大婚皇后婉容佩戴透雕双喜翡翠坠、“福”字活计、清康熙款珐琅彩寿山福海碗、清剔红寿春宝盒等展品也一同展出。展览将持续至4月10日。
推出清文化主题演出《皇宫过大年》
据介绍,2019年开年,沈阳故宫将继续策划举办第十五届“到沈阳故宫过大年”活动,除了推出的两个专题展览,还将推出新春文创市集、“岁纪更新——沈阳故宫春节系列体验活动”“我在沈阳故宫过大年” 观众现场互动活动将在大年初一下午启动。
在“岁纪更新——沈阳故宫春节系列体验活动”中,将包括为小朋友介绍清宫明窗开笔习俗、现场进行手工福字描绘、制做“小福猪”黏土手工艺品、开展轻解谜历史探索游戏、观看沈阳故宫原创4D特效立体动画电影《大汗宸妃海兰珠》等。
大年初二到大年初六、正月十五的每天10:00、11:00,沈阳故宫将组织清文化主题演出《皇宫过大年》,重现当年盛京皇宫中过春节的喜庆场面。
此外,“过大年”系列文创产品,包括“万福之源”新春礼盒、“八旗门神”钥匙扣套装礼盒、“吉语灯笼”等,其中“万福之源”新春礼盒是沈阳故宫文创历史上第一次推出新春主题文创,包括乾隆御笔的对联、福字,还有沈阳故宫馆藏将军门神,以及从馆藏文物中提取的象征福、禄、寿、喜、财的五种动物元素设计而成的五款红包。 “吉语灯笼”提取文物上的吉祥文字研发设计,不仅符合了中国人喜欢在节庆、喜庆的日子里家家户户挂灯笼的习俗,同时承载着把吉祥和美好传播到家家户户的美好祝福。
此外,今年春节期间,沈阳故宫博物馆除夕下午、初一上午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