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有望建立肿瘤筛查中心 为高危人群提供专业咨询)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王月宏 董丽娜报道 今年将成立中国抗癌筛查及早诊早治专委会,辽宁肿瘤筛查中心也有望应运而生。
1月15日,省政协委员、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省肿瘤研究所所长王丹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省有望成立
肿瘤筛查中心
近些年在肿瘤诊疗方面,国家从末端出现病症治疗为主,逐渐转向预防和早期筛查、防治结合,投入也开始向“早诊早治”方面倾斜。由国家癌症中心牵头的城市“五癌”筛查项目针对城市人群肝癌、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进行免费早期筛查,通过筛查发现早期病例,病人可以早期进行治疗,同时也为国家积累了中国人肿瘤发病数据。
“随着肿瘤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治疗水平不断进步,肿瘤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的话,生存率都是非常好的。比如宫颈癌,早期发现治疗,90%以上能达到五年生存率。”王丹波委员说,数据显示,近些年,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比例在不断增加,最大的贡献就是早期发现。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专委会已经获批,将在今年的肿瘤大会上正式成立。“专委会的目的是由肿瘤医院为引领、推动肿瘤早诊早治,逐渐让百姓将癌症筛查作为像日常体检似的检查,让百姓增加‘防病在前’的意识。”王丹波委员说。
在此推动下,辽宁有望成立肿瘤筛查中心。
“肿瘤筛查中心将为不良生活习惯、有遗传因素人群提供专业的、属于哪类肿瘤高危人群的判断。比方说肺癌的高危人群,应该围绕肺癌筛查做哪些项目,隔多长时间要筛查哪些项目等。”王丹波说。这将填补我省肿瘤高危人群专业咨询空白,为我省百姓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创造良机,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
此外,筛查中心通过在全国做筛查拿出一些可以在国际上发声的数据,也为国家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指导建议,提供一些基础素材,从而推动学术进步发展。
委员建议:建立严格的转诊标准及转诊监管制度
国家医改政策中,分级诊疗制度是限制大医院虹吸现象、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化的重要举措。在分级诊疗的实施过程中,王丹波委员发现各地转诊制度有待完善,转诊的技术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据此,王丹波建议,建立严格的转诊标准及转诊监管制度。对基层医院、地方中心医院、区域中心医院等不同级别医院,根据诊疗能力,建立诊疗疾病谱框架,确定标准。诊断明确、符合转诊标准应该无条件给予转诊,尤其有些疑难复杂疾病需要科学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而不是个别高端医生下沉基层能够完成诊治的患者,必须给予转诊,每年对于转诊患者的诊治情况及结局给予评估,明确是否为合理转诊。
建议我省统一转诊规则,简化转诊手续。从省级层面制定相对统一的转诊规则、流程和制度,改变全省各市各自为战的局面。同时,改变多数城市转诊程序繁琐,人为设置各种“门槛“的情况。
建议发挥疾病质控中心作用,监管各级医院诊治能力。辽宁省卫健委已经建立不同疾病的质量控制中心,建议医保局委托质控中心针对疑难疾病对于不同级别医院的诊治能力定期质控检查,根据诊治能力情况定期调整转诊标准,随着诊治能力的提高不断扩大诊疗范围,上调转诊标准。依据诊治能力动态调整诊疗范围,无疑成为不同级别医院提高医疗水平的动力。如此基于诊治水平均质化的诊疗范围的扩大也将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促进大医院越来越提升水平,使分级诊疗制度真正分级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