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齐聚一堂,谈认识、说体会、提建议、话愿景。他们热烈讨论、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提出了诸多事关民生、事关城市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提案。其间,一些民生热点被高频关注,甚至数次出现多位代表委员紧盯一个问题的情况。
“智慧”停车开启管理新模式
如今,家中有车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停车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在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何彦霞等多位市人大代表便提出了《关于在我市推广“智慧停车”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现状
“停而不动”“僵而不死”
引发社会矛盾
随着我市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高,“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私家车以及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车辆长期占用公共停车位,这些车辆“停而不动”、“僵而不死”,利用各类障碍物侵占停车位,从而造成车位资源利用率的降低,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社会矛盾。可以说“停车难”已成为市民们心中的痛点。
建议
推广“智慧”管理模式
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为解决“停车难”这一问题,一些城市的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比如石家庄市开通的智慧停车管理模式,引进高位视频管理停放车辆。他们在道路两边安排高位摄像头,全程记录车辆进出。司机还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在手机端检索出停车区域还有多少停车位,让停车更透明,非常便民。
代表建议相关部门在认真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推广智慧停车管理模式,解决停车难题,开通停车信息发布、泊位查询、导航、预约等服务,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自主缴费等功能,逐步开展停车缴费“无人值守”试点,缓解停车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城市形象。
记者 孙颖 马小茗
组建公共健身器材巡修员队伍
近年来,我市便于市民生活锻炼的健身器材逐步进入了社区、公园、广场等,两会上关于户外公共健身器材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的问题受到多位委员关注。政协委员栾莹、李治国、万君杰等共同提出《关于加强户外公共健身器材管理和维护的提案》。
现状
公共健身器材存隐患
日常维护成难题
户外公共健身器材为市民锻炼身体提供了方便,然而公共健身器材伤人的事件也偶有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器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部分器材已经失去使用功能,影响群众健身,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公共健身器材的管理职责不明晰,给健身器材的日常维护管理带来了难题。
建议
全市普查建台账
组建专职巡修员队伍
按《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对全市现有公共健身器材开展一次常规性的登记与普查活动,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相关主管部门配备专职巡修员,定期对辖区内健身设施进行巡查修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上张贴禁用告示,对确无维修价值的健身器材要按规定报废拆除;通过宣传来提高群众正确使用健身器材的自觉性、科学性,因不按规定方法使用或自身原因而发生意外事故的,由当事人负责;器材定期消毒、清洗;设立服务管理公示牌,公布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公示监督服务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记者 林诗涵
建过街天桥 保障行人安全交通顺畅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出行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过街天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并保护行人安全,在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曹竞予等多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在峪明路富祥路口、解放路东芬路口等主要干道修建行人过街天桥的建议》。
现状
拥挤路段过街难且险
我市主要交通干道存在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争道的现象,已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效率。
今年我市多处路段虽已经开始实施“车让人”的规定,但仍有少部分行人散步一样地过马路,给交通增添了不必要的拥堵。尤其在高峰时段,行人与机动车争道的现象不但十分危险,还有损城市形象。
建议
建设行人过街天桥 提高交通效率
建议在我市交通主要干道的十字路口架设过街天桥。如峪明路富祥路口、解放路东芬路口等处。此外,可以将天桥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从而有序推进。
天桥建设不但要保证行人安全及交通效率,还要考虑到城市美观,天桥和周边建筑最好能有良好的衔接,力争做到建一座天桥就为城市增加一道景观。
在考虑建设天桥的同时,还可以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和系统建设、加强交通管理,实现人车分流,实现道路通畅。 记者 孙颖 马小茗
“高龄”电梯问题重重 安全隐患亟待解决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电梯数量逐年攀升,而由于电梯事故造成的人员被困、受伤等事件也时有发生。1月8日,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李治国等委员提交了《关于老旧电梯安全隐患亟待重视的提案》。
现状
10年以上老电梯占比10%至15%
据统计,目前我市电梯总量已达千余台,其中使用10年以上的老旧电梯占电梯总量的10%至15%,且今后的5至10年内,大规模房地产开发期间建造的高层和小高层建筑内的电梯,也将步入老旧电梯行列。另外,老旧电梯还存在品牌和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行成了电梯速度过低、控制方式陈旧或承载量过小等问题。调查显示,80%以上的电梯事故发生在维保环节,也就是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如此庞大数量的老旧住宅电梯不仅成为了安全监察的难题,也成为了城市公共安全关注的热点。
建议
设立城市电梯智能服务机构
委员们在提案中建议,设立城市电梯智能服务机构,并入我市智慧城市统一管理。质监部门要加强对电梯运行和维保质量的监督,牵头设立电梯故障应急处置专门机构,统一整合小区物业、电梯维保单位等相关力量,按区域形成应急处置网络。有关部门应承担起老旧电梯的维护保养责任,对不落实电梯安全监管责任引发安全事故的,不按规定检验检测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加强电梯检测评估,低于评估等级标准的电梯应强制报废,不留隐患。开发商在楼盘交付的同时要预留电梯报废更换的备用资金,由政府统一管理,为以后电梯更换提供资金保障。物业应负责电梯的维修更换责任,保证电梯安全使用。解决老旧电梯更换问题,可多方筹措资金,采取业主和物业公司占主体,政府补贴一部分的方式尽快加以解决,防止发生安全问题。
记者 王梦实 本版摄影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