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一年一度的入学季。这段时间,中国青年报一篇报道《考上北大,然后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报道通过几位农村北大学生的经历说明,考上北大,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可以顺利实现自己的转型,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尤其是素质教育方面。
致力于弥补贫困地区素质教育方面的短板,9月10日,中国平安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半部论语游天下”,用一堂历史文化课,向教师节献礼。与传统的课程不同的是,作为中国平安“三村智慧扶贫工程”智慧村教的一部分,这次课程,通过“三村晖”、人民网等平台直播,为全国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献上一堂“论语”主题情景课堂。
这只是平安支教的一个缩影,自1994年开始支教以来,平安的支教活动已经持续了24年,目的就是为了寒门不再难出贵子。平安支教的方式,也走过了一条从援建基础设施,再到教师支教,最后到智慧村教的升级之路。在用科技赋能金融的同时,平安正在运用科技的力量,为寒门学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企业反哺社会
源于发展中的不变初心
开启教育扶贫之路,在平安,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1993年,初创不久的平安即在创始人马明哲的倡议下成立“希望工程”救助小组。当年9月,救助小组派出考察小组,到当时因淮河水灾造成的的重灾区安徽六安实地考察,被受灾儿童无学可上的情形震撼。
顺河镇董滩小学,91年华东水灾时,校舍被冲坍,囿于贫困,两年过去了,重建仍然无望,村里的孩子只能去周围村庄的学校借读;
谢圩小学,灾后虽然重建,但一间教室挤满了80多个学生,没有电,只能借助自然光读书,一张用破木板拼成的桌子坐三、四个学生,这在全乡来说还算是好的;
霍邱县彭塔村,考察组一进村就有十几个孩子围上来,十几岁了,一个字都不认识。
……
“这就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目睹贫困的现实,它超出了我对贫穷的想象力无情地震撼了我。”一行下来,当年救助小组成员,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丁当曾如是感慨。
手捧一千多个失学儿童的名字,带着对贫困的沉痛记忆,考察组返回深圳。从一对一帮扶失学儿童,到在董滩小学旧址上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于1994年9月8日落成,中国平安的公益元年开始了。
从1994年在安徽六安捐资修建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开始,平安启动平安希望公益事业,已有24年。援建希望小学成为中国平安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企业公民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安人爱心的最好体现。
20余年过去,这所平安集团捐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屋舍俨然、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当地规模、教育水平一流的小学。到2017年末,平安已在全国援建了全国30个省(区、市)援建114所平安希望小学,累计帮助30万名乡村儿童完成学业,受助学生达10万人。5000名平安志愿者用22万小时的服务时间,守护着希望小学孩子们的读书梦。
希望小学落成
“三十而立,我们愈发体会到,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与社会的发展休戚与共,平安的成长,得益于国家富强,得益于社会繁荣,得益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正是我们30年前从蛇口出发时最原初的想法和憧憬,是中国平安立业的初心。”在2018年的元旦致辞中,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如此阐释平安对于公益,对于初心的不懈追求。
科技赋能教育
平安教育公益再进化
2017年来,平安教育精准扶贫开启全面升级大幕。年初,中国平安正式成立教育公益理事会,由马明哲担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全面负责和管理平安的教育公益事业,把平安的教育公益事业推向更高、更深的层次。
在报道《考上北大,然后呢?》中,寒门学子所体现出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素质教育。没有好的老师,没有良好的环境,素质教育从何而来?答案就是科技。于是,平安教育公益再次升级,致力于用科技的力量为农村教育赋能,帮助寒门学子弥补素质教育上的差距。
在成立30周年之际,平安宣布正式启动“三村工程”扶贫公益项目,总投入达100亿元,面向“村官”、“村医”和“村教”三个方向,在乡村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其中,“村教”工程旨在开创并推广“平安智慧小学”模式,升级1000所学校,培训10000名乡村教师,通过打造全国最大的智慧支教平台“三村晖”,打通线上线下的支教渠道,长期开展“平安双师课堂”和“三点半素质课堂”,建立“乡村中心校带动村小为主、城市名校名师定向帮扶为辅”的村教生态,构建全方位的智慧支教模式。
平安智慧公益教育平台
目前,平安智慧支教平台“三村晖”已经正式启动。该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在线图书馆、远程支教等丰富功能,远程辅助114所平安希望小学教学。为响应国家对全民阅读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号召,平台将于近期上线首批经典人文诗词课程。平安人寿也将继续推进幕天捐书公益,持续为乡村课堂筹建图书角,并通过“全球最大书籍捐赠公益平台”为乡村学校捐赠好书。
依托智慧支教平台“三村晖”,平安支教以“不到黄河不懂诗”开启了名家情景直播课,带领乡村孩子在黄河边上了一堂诗词课。接着,邀请曹文轩在鲁迅故居引导乡村孩子感悟“我的故乡我的国”。到2018年,平安村教在广西百色和乡村孩子用一堂音乐素养课,一起“爱唱山歌爱上家”,在“丝路漫漫诗为证”的嘉峪关学习历史文化,名家情景直播第五课以论语媒介,陪伴乡村少年读论语、游天下、谢师恩。
“半部论语游天下”课堂上,平安通过“三村晖”、人民网等平台直播,为全国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献上一堂“论语”主题情景课堂,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课堂不同,老师孔祥林(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在本次“半部论语游天下”的主题课程中,更注重的是“游”的情景模式。在直播现场,孔祥林还发起一场远程连线,与外地的平安智慧小学交流互动,点评学生们关于“论语”的优秀书法作品。课堂上,孔祥林还鼓励学生们向孔子先贤学习,勇于追求更广阔的精神世界,传承与学习更博大的国学知识。通过连线,让千里之外的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了身临其境的情景课堂。
在山东曲阜孔庙金丝堂的直播课堂
今年是平安成立三十周年,也是平安教育公益之路的第25个年头。 “企业逐利是本能,但只是微小的起点。”马明哲说,企业之本分,是做大、做强,拥有反哺社会的能力;企业的境界,在于用自身的能力为国家、为民族撑起众安道泰的一片天。未来,平安将号召更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爱心人士参与到支教行动中,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模式、高品质的教学质量、多维度的教学内容,让乡村孩子也享受公平和个性化的教育,以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乡村振兴。
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