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辽宁摔跤女将周凤蝉联亚运金牌 赛前胳膊受伤疼得睡不着觉)
雅加达亚运会夺冠,25岁的丹东姑娘周凤蝉联了亚运会的金牌。四年时间,这位从丹东宽甸大山里走出的姑娘,已经成为中国摔跤队的领军人物。冠军背后,她经历了低谷、受伤、彷徨……
如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语气却既坚定又淡定,她的下一个目标很明确,就是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
夺冠前一晚睡得特别香
8月21日晚,雅加达亚运会摔跤比赛女子68公斤级决赛开始了。准备出场时,周凤的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
“其实我比赛前一晚睡得特别香,到了雅加达之后因为没有时差,觉得自己还是很适应的”,可是周凤没有想到的是,再一次走上亚运会决赛的赛场,她却紧张了,但是她对自己充满自信,所以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决赛中,身高1.75米的周凤很好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技战术,以4比1击败了蒙古选手沙尔克胡,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摔跤队在本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值得一提的是,仁川亚运会,周凤夺得了75公斤级的金牌,这是她第二枚亚运会金牌。
说到两次夺冠后的心情对比,周凤笑着说,“一样的心情,都是高兴,其实这次比赛前,我自己根本就没想着什么卫冕,就像路教练告诉我的,上场了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比,把自己的特长都发挥出来,等到我真的夺冠了之后,才忽然间意识到我是蝉联了亚运会的金牌啊!”
一堂训练课换三件衣服
周凤的夺冠之路几乎是碾压式的战胜对手。不过,在这样霸气卫冕的背后,却是常人想象不到的伤痛和艰辛。
“备战这个夏天,一堂训练课我几乎都得换三件衣服,有时候一个回合下来我和队友的衣服就都湿透了”, 周凤告诉记者,虽然摔跤是有体重级别的比赛,但是这次备战的训练量让她根本不用担心超重了。
周凤解释说,“上届亚运会因为女子摔跤只有4个级别的比赛,所以我虽然参加的是75公斤级,但实际上我的体重不到,这届亚运会增加到了6个级别,所以我就打68公斤级的了。”
“一堂训练课下来出汗太多,光是补水就已经喝饱了,有时候累得连饭都不想吃,根本不用特意降体重了”,现在回忆起这些,周凤却说得很轻松。
“亚运会前的一个月,我不小心伤到了右肘,如果在平时,这样的伤应该是要好好养一阵子的,但是考虑到还有一个月就要比赛了,我就照常训练了”,周凤回忆说,受伤后的当晚,她疼得几乎睡不着觉,有时候睡着了翻身时不小心压到都会疼醒。
不过,比起身体上的疼痛,精神上对周凤的折磨更多,“其实那个时候最痛苦的不是胳膊疼,而是担心会影响到准备了这么久的亚运会比赛,自己的情绪挺不好的,有点焦虑也有点心烦。”而这个时候,让周凤能够定下心来的,是教练路海。
低谷时教练不言放弃
周凤出生在丹东宽甸的大山里,15岁的周凤被基层教练李春福一眼相中,认为1.71米的她肩宽、爆发力等方面非常适合练投掷项目。于是,周凤跟随李春福到了宽甸体校练起了标枪。
练了一段时间投掷项目后,周凤转到了摔跤项目。2013年,在家门口的全运会上她获得了季军,也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
四年前的仁川,周凤出战75公斤级,虽然劲敌环绕,但周凤敢于发挥,一路过关,将金牌揽入怀中。次年的世锦赛,周凤在心理和技战术方面更加成熟,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冠亚军决赛。虽然最终惜败,但这种应对关键比赛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然而里约奥运会,被寄予厚望的周凤在1/8决赛爆冷输给德国选手,复活赛也再度失利,最终无缘奖牌。
“奥运会的比赛结束之后,我真的怀疑自己,感觉自己那么努力了,却成绩这么差,我就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我可能真的要放弃这个项目了”,但是,还没等周凤在心里寻找到答案,教练路海就给他了答案。
路海劝了周凤很多,最重要的就是给了她自信,让她相信自己能行。“感谢教练在我低谷的时候一直在鼓励我,跟我说了好多好多,他相信我,让我自己也相信了自己。”
2016年9月4日,周凤在回宽甸老家休息了一周后再次辞别双亲,赴辽宁省摔跤队报到,开始了她的又一个四年奥运会备战周期。去年天津全运会的夺冠,是周凤证明自己的第一步。
目标东京奥运会
从亚运会回国后,周凤说最想先回家里看看父母。“爸爸妈妈在电视上看我接受采访,半夜仍在看,他们说特别为我这个女儿骄傲”,周凤笑着说,已经想好了要给爸妈的买礼物,就等着给他们带回去。
说到父母,周凤的心里感觉亏欠太多。她从沈阳回到老家,坐车需要6个小时。“自从成为一名运动员之后,就很少回家了,今年过年回家也就呆了几天。”周凤掰着手指头算着,这五年在家里呆的时间加起来可能也就一个月。
而回家看望完父母之后,周凤将为她的下一个目标努力,就是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
“里约奥运会的时候,自己还不成熟,但是经历过了一届奥运会,包括这之后的全运会、亚运会,都让我变得越来越成熟了,所以两年后的奥运会,我一定会心态更好。”
周凤念叨着,“两年的时间很快,说过去就过去,我得努力啊!”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王冠楠